java堆排序概念原理介绍
堆排序介绍:
堆排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堆的构造阶段,我们将原始数组重新组织安排进一个堆中;然后在下沉排序阶段,我们从堆中按顺序取出所有元素并得到排序结果。
1.堆的构造,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从右到左使用sink()下沉函数构造子堆。数组的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子堆的根节点,sink()对于这些子堆也适用,如果一个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已经是堆了,那么在该节点上调用sink()方法可以把他们合并成一个堆。我们可以跳过大小为1的子堆,因为大小为1的不需要sink()也就是下沉操作,有关下沉和上浮操作可以参考我写的优先队列那篇。
2.堆的排序,我们通过第一步操作构造了一个堆,在这个堆中,根节点永远是最大值的节点,所以我们把根节点的值与数组最后的值进行交换,在使用sink()下沉来维护堆的结构即可。
具体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PQ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9,1,7,5,3,9,12,56,21,45}; sort(a); for(int i=0;i<a.length;i++) { System.out.print(a[i]+" "); } } //排序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 int N = a.length-1; //通过下沉操作构造堆,因为下标从0开始,所以子节点为2*k+1和2*k+2; for(int k = (N-2)/2;k>=0;k--){ sink(a,k,N); } //通过不断把堆中最大值放到数组的后面来排序 while(N>0){ exch(a,0,N--); sink(a,0,N); } } //下沉函数 private static void sink(int[] a, int i, int n){ while(2*i+1<=n){ int j = 2*i+1; if(j<n&&a[j]<a[j+1]) j++; if(a[i]>a[j]) break; exch(a,i,j); i=j; } } //交换函数 private static void exch(int[] a, int i, int j){ int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 }
运行结果:
相关文章
SpringCloud Finchley+Spring Boot 2.0 集成Consul的方法示例(1.2版本)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pringCloud Finchley+Spring Boot 2.0 集成Consul的方法示例(1.2版本),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2018-08-08详解Spring Security 捕获 filter 层面异常返回我们自定义的内容
Spring 的异常会转发到 BasicErrorController 中进行异常写入,然后才会返回客户端。所以,我们可以在 BasicErrorController 对 filter异常进行捕获并处理,下面通过本文给大家介绍Spring Security 捕获 filter 层面异常,返回我们自定义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2022-05-05Spring Boot中KafkaListener的介绍、原理和使用方法案例详解
本文介绍了Spring Boot中 @KafkaListener 注解的介绍、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Spring Boot中 @KafkaListener 注解的使用方法,并在项目中更加灵活地应用2023-09-09SpringBoot3 Spring WebFlux简介(推荐)
SpringWebFlux是Spring Framework 5中引入的响应式Web框架,用于支持非阻塞异步通信和响应式流处理,与传统的SpringMVC相比,WebFlux提供了完全异步非阻塞的编程模型,适用高并发、微服务架构和实时数据流,本文介绍SpringBoot3 Spring WebFlux简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2024-10-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