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海象运算符( :=)的三种用法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09:05:12   作者:​ 编程学习网   ​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 海象运算符(:=)的三种用法,文章围绕主题展开详细的内容介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前言

随着Python 3.8的发布,赋值表达式运算符(也称为海象运算符)也发布了。运算符使值的赋值可以传递到表达式中。这通常会使语句数减少一个。

例如:

my_list = [1,2,3]
count = len(my_list)
if count > 3:
   print(f"Error, {count} is too many items")

# when converting to walrus operator...
if (count := len(my_list)) > 3:
   print(f"Error, {count} is too many items")

如果您快速浏览了一下,就会理解对这个新操作的担忧。似乎将两个简单的语句混为一谈,以使收益最小。
假设对于为什么引入此运算符有合理答案?那么让人很自然的想到,它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有用?
我发现了我将要继续采用海象运算符的三个方面,且每个方面除了能省一行代码之外都还能带来其他好处。

While 循环

虽然循环似乎是最常见的使用海象运算符的情况。在此处使用海象运算符的好处是可以在while语句中合并表达式和修饰符。我已经写过无数次无限循环了,因为我总是忘记在循环末尾写修改语句。

line = f.readLine()
while line:
   print(line)
   line = f.readLine()
# when converting to walrus operator...while line := f.readLine():
   print(line)

不过要注意, 使用海象运算符更适合用于传统的do/while 循环,因为赋值在循环表达式之前。

请参见下面的差异:

n = 0
while n < 3:
   print(n) # 0,1,2
   n += 1
# when converting to walrus operator...
w = 0
while (w := w + 1) < 3:
   print(w) # 1,2

根据我有限的经验,我发现它在替换无限while循环中最有用:

while True:
   p = input("Enter the password: ")
   if p == "the password":
      break
# when converting to walrus operator...
while (p := input("Enter the password: ")) != "the password":
   continue

能够将while循环转换为一个语句实在太棒啦。

列表理解

我发现海象运算符对优化某些列表理解语句很有帮助。有两个标准1)需要过滤数据,2)存储taxing function的结果。让我们看一下传统的列表理解语句:

scores = [22,54,75,89]
valid_scores = [
   longFunction(n)
   for n in scores
   if longFunction(n)
]

注意条件语句longFunction(n)了吗?注意longFunction()被调用了两次吗?这是海象运算符的候选。

scores = [22,54,75,89]
valid_scores = [
   result for n in scores
   result := longFunction(n)
]

在优化了的代码中,longFunction()仅被调用一次,隐含的降低了调用次数。

处理返回的数据

接下来是我认为海象运算符的最有用的实现。我经常使用称为iFormBuilder的移动数据收集软件。具体来说,请求记录(数据行)后,查询返回数据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这是我每天编写的代码块:

# look for failed inspections
# if there are failed inspections, assign to technicianrecords = api.readFailedRecords()
if len(records) > 0:
   for record in records:
      api.assignToTechnician(record)

我仔细阅读记录,认真谨慎的敲代码,以确保仅当返回列表有数据该代码块才执行:

if records := api.readFailedRecords():
   for record in records:
      api.assignToTechnician(record)

就可读性而言,此重构的破坏性最小,实际上,我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海象运算符更易于阅读。与前两个示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两个示例对可读性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省心和提高性能。

总结

海象运算符很新颖并且有争议,但是只有时间会见证它逐渐被大家接收。你是否已开始在代码中使用它了呢?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 海象运算符( :=)的三种用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 海象运算符 :=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