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的迪米特原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an Holland提出。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无论逻辑多么复杂,都尽量地的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方法,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则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作为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下面是一个违反迪米特原则的例子:
public class Teacher { public void teach(Classes classes){ classes.getStudents.getScore.show(); } }
存在什么问题呢?耦合性太高。
1. Student 类中可能会取消Score类。
2. Score类的show方法也可能会被删除。
Student类,Score类对于你来说都是陌生的,当他们改变时,你可能都不知道。
我们可以修改成:
public class Teacher { public void teach(Classes classes){ classes.showScore(); } } public class Classes { public void showScore(Student student){ student.showScore();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Score score; public void showScore(){ score = new Score(80); score.show(); } }
总结:
1. 迪米特法则的优点在于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2. 缺点是会产生比较多的小方法,让系统变得比较凌乱,而且通信效率会降低。
3. 设计模式中的应用:门面模式(Facade Pattern)和中介模式(Mediator Pattern)。
相关文章
springboot多模块项目mvn打包遇到存在依赖但却无法发现符号问题
在SpringBoot多模块项目中,如果遇到依赖存在但无法发现符号的问题,常见原因可能是pom.xml配置问题,例如,如果某个模块仅作为依赖而不是启动工程,不应在其pom中配置spring-boot-maven-plugin插件,因为这将影响jar包的生成方式2024-09-09springboot jasypt2.x与jasypt3.x的使用方式
在软件开发中,将配置文件中的敏感信息(如数据库密码)进行加密是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jasypt框架提供了这一功能,支持通过加密工具类或命令行工具生成密文,并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和启动参数的方式使用密文和密钥,这样即便配置文件被泄露2024-09-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