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旗舰播放器R8怎么样 海贝旗舰播放器R8详细评测

中关村在线   发布时间:2020-06-09 11:32:59   作者:于梦琦   我要评论
今年终于有第一个我心中的流媒体播放器诞生了,它就是刚发布不久的海贝旗舰播放器——R8,一起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最近关于音乐载体的讨论一直都不绝于耳,实体音乐到流媒体的变化已经是实际发生并且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相应随之改变的还有播放音乐的器材的变化,从黑胶唱机到CD机再到现在的网络播放器与手机。流媒体成为了从聆听者到回放部分都开始推动者整个行业的变化。

现在的便携播放器市场也一样在做着这样的改变,曾经的播放器都默认消费者使用下载的数字文件或者CD抓轨文件作为载体,或者说就是以文件作为载体,而在最近两三年,WiFi几乎成为了不论什么定位播放器产品的标配,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聆听来自各种流媒体平台的音乐,而在我的心中所谓的“流媒体”有一个最为基础的要求,就是我需要随时随地的聆听才叫真的流媒体。流媒体不仅仅是音乐在网络中的“流动”,更是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聆听的“流动”。所以今年终于有第一个我心中的流媒体播放器诞生了,它就是刚发布不久的海贝旗舰播放器——R8,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为什么是第一个?相信各位也猜到了,原因很简单,这台播放器支持4G网络,用户可以插入SIM卡随时随地的聆听音乐了。对于曾经支持WiFi的产品来说,归根结底WiFi是依赖于有线网络的,有有线网络才能有WiFi路由器,并不是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聆听流媒体音乐,只有4G网络才能真的实现这样的功能。不过R8只有不锈钢版本的支持4G网络,铝合金版的阉割了,私以为不锈钢版本的R8才是完整的R8,不锈钢可能要贵一些但是我认为买不锈钢版的R8才有买这个播放器的真正意义。(我承认我没关注具体价格是多少……)

简单的介绍一下接口与功能

对于旗舰播放器来说,功能接口什么的都算是“附加项目”,这里也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

R8采用了一个皮箱包装,包装里除了本体之外,还有两条线材,一条是USB-C to 同轴。另一条是常规的USB-C数据线,然后就是一些说明书和贴膜了,机器出厂就带前后贴膜,以及一个来自知名厂商Dignis的皮套,不过贴膜并不是很贴合,皮套会把前屏幕的贴膜挤压翘起来,这算是一个小的嘈点。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接口方面在机身下方共有五个接口,中间的是USB-C充电+数据接口,两侧分别各一个3.5mm接口和一个4.4mm平衡接口,左侧的一组是耳机接口,右侧的一组都为Line Out接口。机身的左侧是两个卡槽,这也是本机最大的亮点,一个是传统的TF卡槽,而另一个就是SIM卡的卡槽了,用户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来实现4G网络流媒体的播放。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其他的就是机身顶部的音量旋钮和机身右侧的四个按键了,分别是锁屏、上一首、暂停、下一首。这些都是常规的配置了。不过对于一款旗舰级的播放器来说,说实话觉得配件有些少,比如没有给单端和平衡输出的附送线材。虽然皮套是诚意满满。不过笔者收到的是还没有正式发布之前的正式版,正式的市售版也许在配件相关的细节上会有一些调整。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R8还支持mqa格式的展开,目前支持8倍展开,未来还会有更多倍率的支持,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Tidal用户那一定也是刚需了,如果你还是roon的用户,那么这台机器甚至还可以兼职做一台完美的床头播放器。

关于“模拟味”的说明

去年的北京音响展期间,我邀请了几个业内的朋友来我家听我的音响系统,其中也有几位海贝的高层大佬。不过说来惭愧那时候的模拟系统调教还不如现在也有一些小问题,不过和数字音乐系统之间的区别还是明显的。听完之后大家一起吃了饭聊了聊天也就继续展会然后各回各家了。今年R8发布之前他们给我发了样机,也有海贝相关的工作人员跟我说这台机器的声音有一部分定调或者说风格来自我的系统对他们的影响或者说“启发”?我并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奉承或者场面话而已,还是不要太自以为是的觉得我能对一台旗舰播放器有多大的影响比较好,但是我在R8上确实还是听到一些类似模拟风格的调音风格。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再说R8的具体风格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我心中“模拟味”以及我真正成为了一个模拟音源玩家之后对于我“听音观”的改变。说来惭愧听到模拟系统第一次发出声音,我就觉得“我曾经写过那些标题和说别的器材风格极具模拟味的文章真是惭愧啊”。不得不承认曾经我并不是一个模拟音源玩家,虽然听过一些黑胶或者更高级的模拟系统,但是对于“模拟味”这个词,并且没有一个详细的认知和感受。直到自己有,才对这个词有了一个相对具象的看法,并且完全推翻了我曾经对于所谓“模拟味”的看法。曾经我们喜欢把温暖、厚实的声音美其名曰模拟味,但是实际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我现在理解的模拟风格,其实是更大的动态,更自然流畅并不少的细节以及更强大的能量感。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总结而已,真正的模拟和数字之间的差别,我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全面的方式描述他们的不同。

说了这么多关于我对模拟的看法,当然这也因为在这最近的两年时间里,在我拥有模拟音源系统之后,我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让我觉得有“模拟味”,我也真的没觉得过,一直觉得数字就是数字,模拟就是模拟,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的,当然我也觉得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只是从口味上,我现在更加喜欢模拟而已。而对于海贝R8来说,可能是我真正意义在了解了模拟音源的特点和有了一定认知之后,第一个想贴上“模拟味”标签的便携播放器器材。

重点:说说我理解的R8的声音表现吧

笔者的参考耳机是定制版的qdc VX,调音设置为默认模式,海贝R8为打开turbo模式,低增益聆听。

首先要说,我是一个主听古典音乐的用户,个人对于流行人声的回放要求比较低,R8对于我来说,在人声方面的表现完全可以满足我的个人要求,因为对于人声的要求不高,就不特意的去说人声部分的表现了,在此一笔带过,喜欢主听人声的朋友们也只能说声抱歉,本人对于人声音乐的理解和要求可能不及其他主听人声的评论人们,就不献丑了。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我聆听了很多张个人最近常听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经典唱片。首先来说说整体的场面、包围感方面的感觉,主要听感来自于本人常听的一些大编制曲目,比如小克莱伯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切利毕达克的《莫扎特安魂曲》等等。我习惯于产品到手先听一首习惯的大编制曲目,所以也可以说是海贝R8一开声就“抓”住了我让我对它有了继续听下去的兴趣。我是一个并不太对播放器和耳塞类产品感兴趣的人,所以至少对于我来说,这很难得。海贝R8演绎下的大编制是具备气势、细节、宽广于一体的一种表现,又不得不提那个通篇文章都在说的“模拟味”这个词,这种感受却是也是模拟系统对于大编制曲目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感受就是“自然”。它不会把细节一股脑都扔在你面前让你去目不暇接的欣赏;不会让每个乐器都犹如针尖一遍精确的定位在每一个位置,但又一样清晰可辨;不会用巨大量感的低频轰出包围感,而是用更大响度变化以及低频部分的能量感来让你感受到低频乐器的力度。而这种感受,都是近些年的数字音频设备所不具备或者我觉得很多厂商所不能理解的方式,恰好这又是我个人理解的正确的音乐的诠释方式。

用4G流量听黑胶的奇妙感受 海贝R8体验

我就不例举非常多的专辑等等来说它的各方面表现了,除了大编制我还想说一张让我觉得它演绎的挺惊讶的唱片吧,就是让无数黑胶玩家头疼的霍洛维茨《莫斯科演奏会》。之所以让无数黑胶玩家头疼是因为它在A面的最后一首拥有巨大的动态(数字版本为第8首曲目),但是又在唱片最内圈的位置,所以如果没有非常非常极端优秀的黑胶调教能力,这首曲子应该是听不到不爆音的正常版本的,比如也没有炉火纯青的我,在我的系统上我也从没听过完美的播放,最后20秒总会有一些爆音。因为这首曲子最后阶段巨大的动态和能量感,结合黑胶无法避免的内圈失真,给无数玩家带来了困扰,为了能听听这首曲目的完整正常版,我也在很多数字音乐平台聆听过这首曲目,虽然数字音乐不可能有爆音了,但是你会觉得没有了模拟器材在演绎钢琴的大动态时候那种巨大的能量感,总是少点什么。而R8居然让我找回了那么点感觉,能感觉到巨大的能量感和动态不断让音乐和器材处在一种失真的边缘那种坐过山车一样的快感。这是很多数字音频设备都没有给我过的感受。

好了,音质评测也就到此结束了,其实我说的并不具体,甚至觉得关于第二段钢琴的部分有些像曲目推荐,但是你真的去听一听这首曲目,一定会理解我说的。

总结与最后要说的

总之R8是一款让我非常喜欢的播放器,但最后我还是要说,数字还是数字,模拟还是模拟,只是它的表现更加接近我心中诠释音乐的样子而已。所以我也没有吝啬我的赞美,至于你是否觉得它符合你的喜好,欢迎求同存异来讨论。我实在是一个对播放器不感冒的用户,这台播放器让我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字,也可见我对它的声音表现确实让我爱不释手。所以它的4G部分代表着播放器最新的方向,而它的风格又代表着最为老牌的、传统的模拟风格的表达。用4G聆听“黑胶”的声音,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