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利器Vite完整版详解
推荐两个插件插件Volar 、 Vue 3 Snippets
序论:
开发环境:ESM+HMR:来实现模块的热更新;类似于webpack-server
生产环境:Rollup: 打包工具rollup的产生就是针对开发js库的,生成代码只是把我们的代码转码成目标js并无其他
Vite 的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快速的冷启动和快速的热更新。而 Vite
之所以能有如此优秀的表现,完全归功于 Vite
借助了浏览器对 ESM
规范的支持,采取了与 Webpack
完全不同的 unbundle
机制。
1.快速冷启动:Vite只启动一台静态页面的服务器,不会打包全部项目文件代码,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加载不同的模块处理,实现按需加载,而我们所熟知的webpack则是,一开始就将整个项目都打包一遍,再开启dev-server,如果项目规模庞大,打包时间必然很长。
2.打包编译速度:当需要打包到⽣产环境时,vite使⽤传统的rollup进⾏打包,所以,vite的优势是体现在开发阶段,另外,由于vite使⽤的是ES Module,所以代码中不可以使⽤CommonJs;
3.热模块更新:在HRM热更新⽅⾯,当某个模块内容改变时,让浏览器去重新请求该模块即可,⽽不是像webpack重新将该模块的所有依赖重新编译;
vite优缺点:vite优点 -unbundle 机制的核心:
- 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解析由浏览器实现;
- 文件的转换由
dev server
的middlewares
实现并做缓存; - 不对源文件做合并捆绑操作;
vite缺点:由于 unbundle
机制,首屏期间、懒加载方面需要额外做以下工作:和 Webpack
对比,Vite
把需要在 dev server
启动过程中完成的工作,转移到了 dev server
响应浏览器请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致首屏性能下降。不过首屏性能差只发生在 dev server
启动以后第一次加载页面时发生。之后再 reload
页面时,首屏性能会好很多。原因是 dev server
会将之前已经完成转换的内容缓存起来。
- 不对源文件做合并捆绑操作,导致大量的
http
请求; dev server
运行期间对源文件做resolve
、load
、transform
、parse
操作;- 预构建、二次预构建操作也会阻塞首屏请求,直到预构建完成为止。
vite架子分析
1、 打包构建:
npm run build
默认情况下,构建会输出到 dist
文件夹中。你可以部署这个 dist
文件夹到任何你喜欢的平台。
本地测试应用
vite preview
命令会在本地启动一个静态 Web 服务器,将 dist
在 http://localhost:4173
。这样在本地环境下查看该构建产物是否正常可用就方便多了。你可以通过 --port
参数来配置服务的运行端口。
现在 preview
命令会将服务器运行在 http://localhost:8080
。
自动打开浏览器:
"dev": "vite --open", "build": "vue-tsc --noEmit && vite build", "preview": "vite preview --open"
值得注意的是 vite preview
用作预览本地构建,而不应直接作为生产服务器。
2、环境变量
Vite 在一个特殊的 import.meta.env 对象上暴露环境变量。这里有一些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内建变量:
import.meta.env.MODE: {string} 应用运行的模式。 import.meta.env.BASE_URL: {string} 部署应用时的基本 URL。他由base 配置项决定。 import.meta.env.PROD: {boolean} 应用是否运行在生产环境。 import.meta.env.DEV: {boolean} 应用是否运行在开发环境 (永远与 import.meta.env.PROD相反)。 import.meta.env.SSR: {boolean} 应用是否运行在 server 上。
自定义环境变量:
(1)创建文件:已存在的环境变量不会被以下文件中的覆盖
.env # 所有情况下都会加载 .env.local # 所有情况下都会加载,但会被 git 忽略 .env.[mode] # 只在指定模式下加载,如.env.production的优先级比.env高 .env.[mode].local # 只在指定模式下加载,但会被 git 忽略
加载的环境变量也会通过 import.meta.env
以字符串形式暴露给客户端源码。
为了防止意外地将一些环境变量泄漏到客户端,只有以 VITE_
为前缀的变量才会暴露给经过 vite 处理的代码。例如下面这些环境变量:
只有 VITE_SOME_KEY
会被暴露为 import.meta.env.VITE_SOME_KEY
提供给客户端源码,而 DB_PASSWORD
则不会。
(2)添加类型声明
<reference types="vite/client" /> interface ImportMetaEnv { readonly VITE_APP_TITLE: string // 更多环境变量... } interface ImportMeta { readonly env: ImportMetaEnv }
3、模式
默认情况下,开发服务器 (dev
命令) 运行在 development
(开发) 模式,而 build
命令则运行在 production
(生产) 模式。这意味着当执行 vite build
时,它会自动加载 .env.production
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变量:
在你的应用中,你可以使用 import.meta.env.VITE_APP_TITLE
渲染标题。
除了默认的developmen和production还可以自定义模式,如可能希望有一个 “staging” (预发布|预上线) 模式,它应该具有类似于生产的行为,但环境变量与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vite build --mode staging .env.staging文件存放相关模式下的环境变量
4、兼容老浏览器
默认情况下 Vite 只处理语法转译,且默认不包含任何 polyfill。 通过引入polyfill: polyfill 是一个js
库,主要抚平不同浏览器之间对js实现的差异。 可以前往 Polyfill.io 查看,这是一个基于用户浏览器 User-Agent 字符串自动生成 polyfill 包的服务 通过插件支持:通过插件@vitejs/plugin-legacy来支持,它将自动生成传统版本的 chunk 及与其相对应 ES 语言特性方面的 polyfill,兼容版的chunk只会在不支持原生 ESM 的浏览器中进行按需加载
5、typescript相关
(1)esbuild下不支持功能编辑时报错
配置类型导入导出、enum、没有import、export导入导出的非模块文件报错
tsconfig.json { "compilerOptions": { "isolatedModules":true 上述特性会在编辑时报错,否则会在运行时报错 } }
(2)导入vite内置的一些类型定义
资源导入 (例如:导入一个 .svg 文件)
.import.meta.env 上 Vite 注入的环境变量的类型定义 .import.meta.hot 上的 HMR API 类型定义
方式一:在.d.ts 中
<reference types="vite/client" />
方式二:在tsconfig.json中
{ "compilerOptions": { "types": ["vite/client"] } }
多页面配置
├── package.json ├── vite.config.js ├── index.html ├── main.js └── nested ├── index.html └── nested.js build: { rollupOptions: { input: { main: resolve(__dirname, 'index.html'), nested: resolve(__dirname, 'nested/index.html') } } }
6、基本配置
区分不同环境配置
- command:根据运行的命令区分配置,serve为开发环境,否则为build生产环境
- mode:根据环境区分配置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async ({ command, mode }) => { const config=await fn(); 支持使用Promise if (command === 'serve') { return { } } else if(command='build'){ return { } } })
核心配置全集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base: "./", //开发或生产环境服务的公共基础路径, 绝对 URL 路径名,例如 /foo/ // 完整的 URL,例如 https://foo.com/ // 空字符串或 ./(用于开发环境) // 通过命令指定:vite build --base=/my/public/path/ // 代码中获取base:import.meta.env.BASE_URL全局变量在代码中使用, //原样出现(例如import.meta.env['BASE_URL']是无效的) root: process.cwd(), // 项目根目录(index.html 文件所在的位置绝对位置或相对位置),默认process.cwd() define: { __DEV__: 'dev', }, //定义全局常量替换方式。其中每项在开发环境下会被定义在全局,而在构建时被静态替换 mode: 'development', // 模式将会把serve和build时的模式都覆盖掉。 //也可以通过命令行 --mode 选项来重写'development'(serve)、'production'(build) plugins: [vue()], // 需要用到的插件数组 publicDir: 'public', // 静态资源服务的文件夹。该目录中的文件在开发期间在 / 处提供 //并在构建期间复制到 outDir 的根目录,并且始终按原样提供或复制而无需进行转换。 //该值可以是文件系统的绝对路径,也可以是相对于项目的根目录的相对路径。默认'public' cacheDir: 'node_modules/.vite', // 存储缓存文件的目录。此目录下会存储预打包的依赖项或 vite // 生成的某些缓存文件,使用缓存可以提高性能。如需重新生成缓存文件,你可以使用 --force 命令行选项 // 或手动删除目录。此选项的值可以是文件的绝对路径,也可以是以项目根目录为基准的相对路径。 // 当没有检测到 package.json 时,则默认为 .vite。 默认"node_modules/.vite" // 解析相关 resolve: { alias: [ // 文件系统路径别名 { "@":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 //或 { find: /\/@\//, //字符串|正则 replacement: pathResolve('src') + '/' } ], dedupe: [], // 强制 Vite 始终将列出的依赖项解析为同一副本,比如当安装了两个不同版本的依赖, // 如vue2和vue3,通过这个声明最终引入的版本 [] conditions: [], // 解决程序包中 情景导出 时的其他允许条件 [{ // "exports": { // ".": { // "import": "./index.esm.js", // "require": "./index.cjs.js" // } // } // }] mainFields: [], // 解析包入口点尝试的字段列表 ,根据package.json中的字段, // 在不同环境中导入库的入口文件位置 // import引入的文件对应module中的路径 // require引入的文件对应main中的路径 // 默认:['module', 'jsnext:main', 'jsnext','main'] extensions: ['.mjs', '.js', '.ts', '.jsx', '.tsx', '.json'], // 默认:['.mjs', '.js', '.ts', '.jsx', '.tsx', '.json']导入时想要忽略的扩展名列表 导入时想要省略的扩展名列表。不建议忽略自定义导入类型的扩展名(例如:.vue),因为它会影响 IDE 和类型支持 preserveSymlinks: false, // 启用此选项会使 Vite 通过原始文件路径(即不跟随符号链接的路径)而不是真正的文件路径(即跟随符号链接后的路径)确定文件身份 // 默认:false }, // css相关 css: { modules: { //配置 CSS modules 的行为。选项将被传递给 postcss-modules。 scopeBehaviour: 'global' | 'local', // ... }, postcss: '', // 内联的 PostCSS 配置 如果提供了该内联配置,Vite 将不会搜索其他 PostCSS 配置源 preprocessorOptions: { // css的预处理器选项 scss: { additionalData: `$injectedColor: orange;` } } }, // JSON相关 json: { namedExports: true, // 是否支持从.json文件中进行按名导入 stringify: false, // 开启此项,导入的 JSON 会被转换为 export default JSON.parse("...") 会禁用按名导入 }, //esbuild相关 esbuild: { // 最常见的用例是自定义 JSX jsxFactory: 'h', jsxFragment: 'Fragment' // ESbuild会被应用在 ts、jsx、tsx 文件,以下选项对要处理的文件类型进行配置 // include:string | RegExp | (string | RegExp)[] // exclude:string | RegExp | (string | RegExp)[] // jsxInject:自动为每一个被 ESbuild 转换的文件注入内容 //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 assetsInclude: ['**/*.gltf'], // 指定额外的 picomatch 模式 作为静态资源处理 logLevel: 'info', // 调整控制台输出的级别 'info' | 'warn' | 'error' | 'silent' clearScreen: true, // 设为 false 可以避免 Vite 清屏而错过在终端中打印某些关键信息 envDir: '/', // 用于加载 .env 文件的目录 envPrefix: [], // 以 envPrefix 开头的环境变量会通过 import.meta.env 暴露在你的客户端源码中 //server相关 server: { host: '127.0.0.1', // 指定服务器应该监听哪个 IP 地址 port: 5000, // 指定开发服务器端口 strictPort: true, // 若端口已被占用则会直接退出 https: false, // 启用 TLS + HTTP/2 // 当为true:启用 TLS + HTTP/2。注意:当 server.proxy 选项 也被使用时,将会仅使用 TLS。 // 这个值也可以是一个传递给 https.createServer() 的 选项对象 open: true, // 启动时自动在浏览器中打开应用程序 proxy: { // 配置自定义代理规则 '/api': { target: '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 changeOrigin: true, rewrite: (path) => path.replace(/^\/api/, ''), ws: true, //WebSocket } }, cors: true, // 配置 CORS force: true, // 强制使依赖预构建 hmr: { // 禁用或配置 HMR 连接 热更新相关 // false禁用 protocol: string, //协议 host: string, port: number, path: string, timeout: number, overlay: boolean, //为 false 可以禁用开发服务器错误的屏蔽 clientPort: number, //只在客户端的情况下覆盖端口,这允许你为 websocket 提供不同的端口,而并非在客户端代码中查找。如果需要在 dev-server 情况下使用 SSL 代理,这非常有用。 server: Server, //当使用 server.middlewareMode 或 server.https 时,你需将 server.hmr.server 指定为你 HTTP(S) 的服务器,这将通过你的服务器来处理 HMR 的安全连接请求。这在使用自签证书或想通过网络在某端口暴露 Vite 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 watch: { // 传递给 chokidar 的文件系统监听器选项 监听文件改变 // 通过命令:vite build --watch ignored: ['!**/node_modules/your-package-name/**'] // 默认会忽略对 .git/ 和 node_modules/ 目录的监听,如果需要对 node_modules/ 内的包进行监听,可以为 server.watch.ignored 赋值一个取反的 glob 模式 // 其他选项:使用的是rollup的选项配置:https://rollupjs.org/guide/en/#watch-options }, middlewareMode: '', // 以中间件模式创建 Vite 服务器 'ssr' | 'html' 在SSR中使用 fs: { strict: true, // 限制为工作区 root 路径以外的文件的访问 allow: [], // 限制哪些文件可以通过 /@fs/ 路径提供服务 deny: ['.env', '.env.*', '*.{pem,crt}'], // 用于限制 Vite 开发服务器提供敏感文件的黑名单 }, origin: 'http://127.0.0.1:8080/', // 用于定义开发调试阶段生成资产的 origin }, //build构建相关 build: { target: ['modules'], // 设置最终构建的浏览器兼容目标 默认:'modules'指支持原生 ES 模块的浏览器。 // "esnext" :即假设有原生动态导入支持,并且将会转译得尽可能小: // 如果 build.minify 选项为 'terser', 'esnext' 将会强制降级为 'es2019'。 // 其他情况下将完全不会执行转译。 // 'es2015':自定义目标也可以是一个 ES 版本 polyfillModulePreload: true, // 是否自动注入 module preload 的 polyfill true:此 polyfill 会被自动注入到每个 index.html 入口的 proxy 模块中 outDir: 'dist', // 指定输出路径 assetsDir: 'assets', // 指定生成静态文件目录 assetsInlineLimit: '4096', // 小于此阈值的导入或引用资源将内联为 base64 编码 cssCodeSplit: true, // 启用 CSS 代码拆分 cssTarget: '', // 允许用户为 CSS 的压缩设置一个不同的浏览器 target 与 build.target 一致 sourcemap: false, // 构建后是否生成 source map 文件 rollupOptions: {}, // 自定义底层的 Rollup 打包配置 lib: {}, // 构建为库 manifest: false, // 当设置为 true,构建后将会生成 manifest.json 文件 ssrManifest: false, // 构建不生成 SSR 的 manifest 文件 ssr: undefined, // 生成面向 SSR 的构建 minify: 'esbuild', // 指定使用哪种混淆器 terserOptions: {}, // 传递给 Terser 的更多 minify 选项 write: true, // 启用将构建后的文件写入磁盘 emptyOutDir: true, // 构建时清空该目录 brotliSize: true, // 启用 brotli 压缩大小报告 chunkSizeWarningLimit: 500, // chunk 大小警告的限制 watch: null, // 设置为 {} 则会启用 rollup 的监听器 }, // 构建预览preview相关 preview: { port: 5000, // 指定开发服务器端口 strictPort: true, // 若端口已被占用则会直接退出 https: false, // 启用 TLS + HTTP/2 open: true, // 启动时自动在浏览器中打开应用程序 proxy: { // 配置自定义代理规则 '/api': { target: '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 changeOrigin: true, rewrite: (path) => path.replace(/^\/api/, '') } }, cors: true, // 配置 CORS }, optimizeDeps: { entries: [], // 指定自定义条目——该值需要遵循 fast-glob 模式 exclude: [], // 在预构建中强制排除的依赖项 include: [], // 可强制预构建链接的包 keepNames: false, // true 可以在函数和类上保留 name 属性 }, // SSR相关 ssr: { external: [], // 列出的是要为 SSR 强制外部化的依赖, noExternal: '', // 列出的是防止被 SSR 外部化依赖项 target: 'node', // SSR 服务器的构建目标 }, // Worker相关 worker: { format: iife, //worker bundle 的输出类型。 默认: 'iife' 'es', plugins: [], //适用于 worker bundle 的 Vite 插件。 [] rollupOptions: [], //用于构建 worker bundle 的 Rollup 配置项 } })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前端开发利器Vite完整版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Vite完整版详解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