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跑两圈?微信朋友圈掀起了跑步(浅谈)

  发布时间:2014-09-15 15:43:00   作者:佚名   我要评论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每天跑跑步,走走路,保持身体的健康。不过很多时候可能都只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独跑,总感觉差点什么。曾几何时,跑步已经变成这大都市里一个重度的时尚

我是个胖子,忽然有一天发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爱上了跑步,这非常令人尴尬。在朋友圈上,每天早上晒跑步打卡的人有十几个。出去参加朋友聚会,聊跑步的也能组一圈,总是插不上话这更令人尴尬。

曾几何时,跑步已经变成这大都市里一个重度的时尚。

虽然我暂时还没有鼓起勇气参与,但更多的人类爱上跑步总不是一件坏事。然而这其中又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为什么他们直到今天才爱上跑步,而不是今日之前,或者今日之后?

这个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南都周刊》去年底也曾报道过中国的跑步热,说是中国的城市跑步运动在2013年迎来了它井喷式的爆发,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的各3万个名额都在开放报名后的不到二十小时里被一抢而光,紧俏如同春运车票。要知道四五年前,即使你拖拖拉拉近两个月才去报名也能报上......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要创业的朋友聊天,就曾建议,中国的运动装备市场马上就要迎来一个大爆发,你看现在跑步的都是什么人,全是有钱的成功人士啊,为跑步整套像样的装备那是小意思。同样的还有自行车市场,当年我们买自行车是为了工作,一辆车一百块,现在他们买自行车是为了运动,一辆车几千上万都很正常。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跑步热到今天才在中国爆发,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了,因为在美国,跑步热在城市人群中爆发,成为时尚,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阿甘正传》里阿甘玩命跑步,一大堆人跟随的桥段反映的就是当年的这一潮流。上世纪70年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加入跑步大潮。当时还出了一本书叫《跑步圣经》,那是真的“圣经”,卖了几百万册,另外一本有名的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成为同款标题党的祖宗,好像又扯远了......

现在在媒体圈到处能遇到酷爱跑步的人,比如,我在清华进修时的同学老贺是这两年潮起后的的新晋跑步狂人,每次同学聚会他都会给大家洗脑,他极力推荐一本书叫《天生就会跑》,我看里面有解释跑步潮的精神背景,说美国长距离耐力跑运动每次爆发的高潮,都是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期,比如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人刚刚经受过越战、冷战、种族暴乱、一名总统犯罪和三名领袖遇刺的打击,比如911之后......他认为跑步潮的兴起也许是因为人类心理存在着某种开关机制,意识到危机来临时,就会激活最原始的本能:跑离恐惧和跑向未来。

那在中国跑步潮兴起有没有它类似的社会原因呢?或者说跑步潮的兴起能否预示出点什么?

这些启示录式的问题,我不能确知答案,但通过对周围的观察,可以说说自己的一点理解:中国主流人群在几十年里没有爆发出跑步潮,不是因为跑步这项运动太屌丝,恰恰相反,是它太奢侈,富人去打个高尔夫其实很简单,一个周末而已,但跑步,却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运动,需要每天都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户外践行,在忙碌的中国,这不是一帮人可以做到的。

跑步潮的爆发是不是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节奏放慢的开始?

我看到的晒跑步的人群大概都在三十五岁之后,再年轻的很少,他们其实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中产,事业有小成,却正在进入中年。

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可穿戴设备的勃兴会不会是跑步成潮另外一个重要的当代原因呢?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用户常用APP里有个Nike+的App,这款软件的全球用户有几千万,像这类APP,其相关信息被跑步人分享到社交媒体,总会刺激到无数从未跑步人的跑步冲动,“即使你从来没有跑过步,装上了Nike+Running,你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跑步狂热分子。”

在社交媒体时代,人类内心深处的炫耀冲动得以得体而尽情地释放。当然,跑步仍然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是我们需要别人知道:我在孤独。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